来源:民众期货 2020-04-29 11:15
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7日刊载题为《中国建筑项目复工,显示出经济重启迹象》的报道称,随着销量突然增加,中国建筑机械制造商上调了价格,这是经济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摆数周后开始重启的初期迹象。
报道称,自3月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反弹、建筑机械销量创历史新高以来,中国一些主要重型设备制造商已宣布涨价5%到10%。制造商希望,设备销量增加预示着经济将持续复苏。
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位于合肥的叉车制造企业),自3月以来,工人已开始周末加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公司一名高管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反弹”,销售“非常强劲”。
报道介绍,官方数据显示,在2月下降51%后,3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2%。
总部设在江苏省的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称,挖掘机关键零部件高压水箱的订单本月比去年同期猛增50%以上。该公司一名高管说:“这表明今后建筑机械销售将保持强劲。”
以业内领头羊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为首的10多家挖掘机制造商纷纷提价,建筑机械制造商迅速行动起来,利用这一趋势获利。
报道称,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管说:“我们的客户急于启动新建设项目,它们不介意多花一些钱。”该公司本月上调了包括装载机和挖掘机在内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幅度最高达10%。
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编制的中金挖机利用指数3月上升13.7%,今年前两个月则下降22.4%。
中金公司预计,该指标将继续“超出预期”。
资料图片。新华社
【延伸阅读】媒体述评:发电量增长点亮中国经济希望之光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0日刊载题为《新冠病毒:中国缓慢的经济重启继续,但电力增加表明隧道尽头的亮光》的报道称,在因新冠疫情而停滞后,对中国经济而言,灯又缓缓地亮了起来。4月上半月,发电量和用电量都比此前一年有所增长。
报道称,4月1日至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
中国的用电量长期以来一直是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标。特里维尤姆中国公司的“全国商业活动指数”显示,截至16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恢复运营——98%的大企业已经恢复运营”。
“29个省份正在报告大企业的复工率。其中很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接近正常水平的80%。”
报道介绍,该指数显示,工业企业的运营约为正常活动水平的83%,高于一个月前的75.9%。
小企业也“正在起死回生”。特里维尤姆中国公司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小企业的产能恢复了82.6%,而两周前这一比例为76.8%。
图为中国城市夜景。新华社
(2020-04-22 10:04:16)
【延伸阅读】德媒文章:中国经济已经重启 将强势反弹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4月18日刊发文章《封锁后的重启》称,虽然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反映在了6.8%的跌幅上,但这种停滞现在已基本被克服。文章摘编如下:
首先是坏消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度下跌了6.8%。这证实了西方通讯社早在早些时候发表的专家悲观估计。这种坠落是中国政府为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实施为期约两个月的封锁措施造成的。封锁措施使大部分经济陷入停滞。因此,新冠疫情危机导致中国自1992年开始发布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好消息则是:虽然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反映在了6.8%的跌幅上,但这种停滞现在已基本被克服。生产早就重新开始了。观察人士估计,工业行业的开工率已达到80%。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最近说,中国制造业正在“出人意料地复苏”。占中国经济产出一半以上的消费在3月份显示出谨慎的复苏趋势,不再像1至2月那样同比大跌20.5%,而是将跌幅缩小至15.8%。随着封锁措施结束后社会生活重新开始,消费继续向以前的水平接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估计,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2%。这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低值,但仍然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坏消息要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今年将整体萎缩,美国经济将萎缩5.9%,欧元区经济甚至将萎缩7.5%。反过来,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可能遭受严重打击。情况已经是这样了:欧洲和北美的停产始于中国的生产再次缓慢启动之时,这导致了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下降。现在,许多出口商都压货了。虽然北京宣布将加快中国5G网络的发展从而增强内需,但如果西方工业国家不能迅速复苏,中国弥补出口下降将不会很容易。
因此,中国承诺将采取新的经济支持措施。它已经宣布增加政府支出,允许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来资助重大新项目,并减税降费。预计还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例如央行将下调主导利率以便为经济提供新的刺激措施。尽管目前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好地应对了新冠疫情危机,但它也面临艰难的时期。
(2020-04-20 17:16:36)
【延伸阅读】世界热议中国稳经济新“药方”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引发外媒关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8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7日召开会议,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报道称,受疫情冲击,中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是数十年来首次出现收缩。中共中央政治局17日给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开出多剂宏观政策“药方”。
会议指出,要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报道称,国际疫情恶化导致大量外向型企业订单骤减,中国因此急需扩大内需。对此,会议提出,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在就业方面,会议提出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根据官方数据,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较2月降低0.3个百分点。
报道称,4月17日的会议也释放出官方不会通过放松房地产措施来刺激经济的信号。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另据路透社4月17日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首现负增长。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亦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同时发力,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要更加灵活适度,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会议认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时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不过3月经济明显改善,尤其工业降幅急剧收窄,让市场看到一线希望。这也表明随着国内疫情本土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正从休克状态逐渐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疫情中社会基本停摆使消费行业受重创。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等;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要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同时,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4月18日,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五级船闸下游引航道(无人机照片)。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三峡库区水域货运加快恢复,船舶流量逐步增长。 新华社发
(2020-04-19 14:11:35)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 给全球经济带来好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外媒称,尽管中国经济在今年年初急剧下滑,但3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已超出预期。
复苏迹象令人鼓舞
德国《每日镜报》网站4月17日刊登题为《中国经济如何在下跌后复苏》的文章,作者是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文章称,乍看上去,情况比预期的还要糟糕: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数据也充满希望:从1月、2月和3月的单月发展情况来看,工业生产令人鼓舞。中国1月至2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3.5%,3月的降幅仅为1.1%。这表明,复苏进程已全面展开。
文章指出,外贸也比大多数分析师预期的要好。例如,路透社预估中国3月出口将下跌14%。但实际跌幅只有一半:6.6%。
文章还认为,中国对亚洲,尤其是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数据更是出人意料。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没有下跌,这在眼下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文章称,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尽管在今年年初急剧下滑,但它们的复苏速度都超出预期,这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亚洲现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仅中国的贡献率就高达30%。
文章还指出,即使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劲复苏也令人吃惊。在更早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也有类似表现。中国人对中央政府的危机管理充满信心,所以中国政府恢复常态的措施也越来越快地产生效果。
此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4月17日刊登题为《疫情过后,中国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的季度经济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和欧洲的晴雨表,因为在中国的局势开始好转之际,西方才刚开始感受到疫情产生的全面影响。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取消了一些限制规定,而3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初步复苏。但在情况恢复正常之前,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疫情过后中国可能比其他许多国家更有优势,恢复更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3%。但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增长1.2%,2021年增长9.2%——使之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北欧资产管理公司高级宏观战略师塞巴斯蒂安·加利说:“中国将比西方经济体更快实现反弹,它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大份额。”
另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月17日报道,俄罗斯金融与投资管理学院专家根纳季·尼古拉耶夫说:“2020年前三个月,因强硬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中国商业活动陷入瘫痪。不过,目前复苏趋势已经显现。”
报道称,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与民众旺盛的消费意愿有关。BKS证券经纪公司销售处主管维亚切斯拉夫·阿布拉莫夫说:“即使在隔离期间,人们也频频网购。现在,中国人可以走出家门,开始在实体店释放被推迟的消费需求。”
此外,报道认为,低油价可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另一因素。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解释说:“受益于创纪录的低油价,中国能在2020年年底之前重振其工业实力。当然,中国GDP不太可能出现闪电式增长,但与美国和欧盟相比,将会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
又据日本《每日新闻》4月18日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冲击,中国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现已走过疫情最艰难时期。
日本丸红(中国)有限公司经济调查总监铃木贵元认为,中国经济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已走过最坏时期,进入复苏阶段。
立足创新加大投入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4月18日报道,德国裕利安怡集团的专家预计,中国政府将投入相当于GDP总额6.5%的资金来刺激经济,主要投向基建领域。此前政府已批准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等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又释放出部分资金。所有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恢复增长。
另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月17日报道,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指出:“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积极采取措施。”“政府还通过减税降费、延迟缴纳税费等一系列措施帮扶企业。4月初,几乎所有产业部门都已重启。”
又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18日报道,中国浙江省政府17日表示,将建设沪杭甬(上海-杭州-宁波)磁浮铁路。浙江省仅在交通领域就将投入大笔资金。
上海-杭州-宁波之间已经铺设高速铁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大幅下滑,浙江省政府动用巨额对策提振经济。
报道称,为重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下滑的经济,中国政府出台了推进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
此外,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4月17日刊登题为《疫情过后的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文章。文章称,随着中国在基本阻断本土疫情蔓延之后逐渐恢复常态,专家们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出现分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行业的被迫停滞令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有了新认识。
文章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新冠疫情的蔓延提出了关于医疗卫生系统承载能力和动员能力的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约阿希姆·冯·阿姆斯贝格认为,这场危机将推动中国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扶持。优质医疗服务部门有望吸引中国私企和外国的投资。
文章表示,预计医疗卫生系统,包括医疗房地产的新投资方向很快就会明确。中国大型房企苦于住宅市场存量过多,正寻找其他投资对象。医院建设投资将以更快速度增长。
文章认为,与健康有关的科学研究将呈现增长势头,这将拉动医疗设备、药品和在线健康咨询领域的初创企业发展。
文章还指出,抗击疫情刺激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方面。城市之间的隔离防控措施为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公司提供了新机遇。中国的专家们预测,该国将成为连接全球商品供应的数字枢纽。
4月16日拍摄的山东港口日照港港区(无人机照片)。连日来,山东港口日照港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全速运转,尽全力保障港航运输,助力各地复工复产。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2020-04-19 12:07:15)
【延伸阅读】外媒解读中国首季经济成绩单:经济降幅未超预估
参考消息网4月18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7日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中国经济出现季度负增长在过去40多年里极为罕见。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17日报道,同时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月降至5.9%。
中国GDP在疫情冲击下,自199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季度增幅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与外界预估基本一致。此前,路透社综合5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受疫情带来的持续冲击影响,中国一季度GDP预计同比下降6.5%。
在生产端,第一产业情况相对较好,一季度增加值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降幅较大,分别为9.6%和5.2%。
3月各项数据跌幅收窄。相比于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幅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复苏,环比分别增长32.13%、6.0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在一季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7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中国当地时间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研判,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但他也指出,今年3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比1月至2月明显改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这种改善的势头应该能延续,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以及更大力度政策出台,二季度中国经济表现会明显好于一季度。
此外据埃菲社北京4月17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17日通报说,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严重。
目前中国经济还在努力全面恢复当中。分析人士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下半年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测,中国能够避免衰退,今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2%。
改善势头有望延续
据路透社北京4月17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中国经济出现有记录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不过3月经济明显改善,尤其工业降幅大幅收窄,让市场看到一线希望。这也表明随着疫情本土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正从休克状态逐渐复苏。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经济3月这种改善势头有望延续下去,二季度肯定会比一季度好一些,但二季度的表现,重点要看海外疫情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
毫无疑问,全球经济今年迈入衰退的概率已经很大。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急需扩大内需为稳增长提供支撑。中国官方也已表示未来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提高政策精准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消费与投资超预期下滑是一季度经济的最大拖累,不过3月数据收缩幅度明显收窄,显示国内经济正走过最艰难阶段。
尽管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行为后阶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外需低迷、内需仍弱,企业仍面临着需求不足、订单有所下降的困难。
另据路透社香港4月17日报道,道富环球当地时间17日称,中国国内经济复苏还需要更直接的政策回应,因此相信要到下半年才会看到中国经济更强劲的反弹。
道富环球市场高级多元资产策略师陆庭伟认为,一季度GDP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并非意料之外。一些企稳的初步迹象已显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铁矿石进口的增加。
3月份最重要的宏观数据是创纪录的信贷增长。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万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是向家庭和私营企业提供信贷的最直接渠道,在大幅攀升的信贷额中占比也最多。这意味着更多企业的复工。
陆庭伟认为中国已经过了第一阶段(控制疫情)和第二阶段(复工复产),但完全激活第三阶段(国内复苏)需要更直接的政策回应。现今的零售额远低于预期,这表明中国在改善流动性传导和重振内需方面仍有调整空间。
此外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7日报道,尽管经济数据不乐观,但亚太地区的股市仍然上涨,一些国家重启经济的迹象令投资者受到鼓舞。沪深300指数一度上涨1.2%,香港恒生指数一度上涨2.3%。
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战略师朱超平说:“尽管GDP数据不甚乐观,但自3月初以来,经济活动渐渐走上正轨……我认为,其他一些经济体损失会更大。”
本月,政府放宽了武汉的旅行限制。随着中国复工复产,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例如主要城市的交通水平和工厂活跃度——也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外部冲击不容小视
据共同社北京4月17日报道,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中国一直被迫广泛限制人员和商品的流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这对生产、消费支出和贸易造成严重影响。
分析人士说,随着更多企业恢复国内的正常经营,中国经济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触底回升,但鉴于全球经济在这场疫情中面临严重衰退,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受到拖累。
另据德新社北京4月17日报道,关于中国经济能够多快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专家们意见不一。
中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暴发的严重打击,2月的影响尤为明显。数周以来,工厂和企业一直在缓慢地复工复产,一些数据也显示经济有所恢复。
4月14日公布的外贸数据已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稳定。虽然3月的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下降6.6%。但下降幅度不再像1月和2月那样大,这两个月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7.2%。进口在今年前两个月下降4%后,3月份仅下降0.9%。当许多经济学家猜测最严重的衰退已经过去时,人们对如何快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仍存分歧。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马克斯·岑莱因说:“鉴于目前的情况,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在二季度迅速恢复。”
此外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17日报道,新冠疫情的暴发使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非凡的增长周期告一段落——也将艰巨任务摆到试图重启全球经济的世界领导人面前。
严峻的数字表明,让全球经济重新站稳脚跟的挑战将是多么巨大。自从40多年前摆脱赤贫和孤立以来,中国也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在过去的困难时期,比如金融危机期间,它都带来了好运。
现在,中国正试图重启其14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这一努力可能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急需的强心剂。新冠病毒蔓延到美国和欧洲,并使那里的经济陷入停滞。人们据此预测,今年世界经济产出的收缩幅度甚至可能远远超过金融危机期间。
(2020-04-18 15:08:54)
————民众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